1. 首页 > 星座时间 > 文章页面

山西算命最准的地方?晋商主要有那些人物(山西哪里算命算的好)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诚信和勤劳铸就的辉煌 晋商 西行文化

本文目录

在晋商中,有哪几家比较强大晋商主要有那些人物婚嫁礼仪有哪些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的就是凭借但是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建国后,武氏并封为国公,地位等同秦琼,程咬金等,可以想象李渊父子当时从武氏那里得到多少财产.而武氏也从他最初聪明的政治投资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其后还孕育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武则天.

范永斗

古为今用,山西股改如何做,明清晋商取真经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张家口。

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当时,居于东北的女真族开始军事扩张,由于和明王朝的敌对关系,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质,只能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得,也就是以张家口为基地运转过去,范永斗和其他七家商人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据道光年间的《万全县志》记载:“八家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时以贸易来张家口。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自本朝龙兴辽左,遣人来口市易者,皆此八家主之。”由于八家商人为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以清朝定鼎后,顺治帝没忘为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商家,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并赐给服饰。顺治还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商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顺治便将他们封为“皇商”(籍隶内务府)。范永斗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七家,亦各有封赏。从此,范永斗等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他不但为皇家采办货物,还借势,广开财路,漫天做起买卖来。他除经营河东、长芦盐业外,还垄断了东北乌苏里、绥芬等地人参等贵重药材的市场,由此又被民间称为“参商”。转眼,范永斗成了拥有数百万之富的大皇商,为八大家中之佼佼者。

后来,继承并发展范永斗事业的是他的孙子范毓。在他手里,把范氏家族的商务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准噶尔部再次叛乱。清政府急派重兵征讨。当时由于路途遥远,且多经沙漠地带,运送军粮成了一个突出的困难。范毓得知此情后,根据自己从小随父在塞外经商,熟悉道路的有利条件,认真核计,与弟范毓联名呈请当朝,自愿以低于朝廷运粮1/3的费用运送军粮,康熙闻奏,立即批准。从此,到乾隆年间,他们多次“力任挽输,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阎”,所运军粮都是“克期必至”。其间或受敌袭,或中途变更运粮计划,几度蒙受重大损失,也都由范氏个人承担下来,节约国费以亿两计,为平定叛乱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和贡献,客观上顺应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这对于一个商人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赐范毓职太仆寺卿,用二品服。从此,范氏为皇商兼获高官,名噪一时。这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范毓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去世,他是进入《清史稿》的惟一商人。

贡献:八大皇商之首

晋商旺族“八大家”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切实称得上“富可敌国”牎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都有哪些“财神”呢?

白手起家通天下诚信为本数乔家

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

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生意。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黄豆售出,获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

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经营“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亏得乔氏平日与当地“相与”诚信往来,信誉尚存,得到来往户支持,延缓了欠款归还日期。经多方筹措,又赖广盛公掌柜悉心经营,扭亏为盈,复兴了乔家基业,遂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乔家子弟恪守祖训,严守家规,家业日益兴旺。而秦姓子弟疏于经营,坐享其成,逐渐抽走股份,最终复盛公几乎成为乔家独资。复盛公成为乔姓商号后,买卖兴隆,在包头先后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门面,有职工四五百人,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光绪十年(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乔贵发一心经商,含辛茹苦,直到30多岁,才娶了一个寡妇,共育三子。长子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名德星堂,因非乔贵发亲生,这一门没有什么起色。二门全义,堂名宁守堂,子弟多入仕途。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其次子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以儒道之尊,“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诚信为本,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为乔家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乔致庸活到89岁,生有六子,但在他心中各有不足,最终把乔家大业交给了他的孙子乔映霞。乔映霞深受家风祖规熏陶,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严谨。他针对兄弟与子弟特点,分别立书斋名,曰“不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明订家规“五不准”: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贝者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在乔映霞努力下,乔家大业蒸蒸日上,达到了鼎盛。乔映霞思想比较开明,曾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主任,到了事业的顶峰。清朝末年,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生意从此走向衰败。

货通俄蒙领风骚外贸世家是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据“山西外贸志”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常氏家族经商的始祖常威,当年去张家口经商,从家里出发时,身不带分文,一路以为人占卦算命,赚取吃饭住店钱,得以成行。常威有三个儿子,长子常万圯和三子常万达,都以经商见长。万圯一支,即后来所说的“南常”;万达一支是“北常”。常万达少年聪慧,长大后随父到张家口经商,十年如一日,生活俭仆,为人处事诚恳守信,为商界同行所器重。常家从开布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得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

到乾隆年间,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点。中俄贸易的庞大交易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将张家口经营的“大德玉”字号改为茶庄,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实现了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变。常万达向俄商出口茶叶,兼营绸缎,由俄方引进皮毛、银锭,有出有进,获利甚丰。常万达“满而不盈,视有若无”,不断倍厚资本,为常家外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增加,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

庚子事变,常氏商业受到一些损失,转而创办近代家庭工业,开办了敦义和蚕桑局、敦睦和织布工厂,获利颇丰。常氏在山西还向近代工业火柴局、保晋矿务公司、晋华纺织公司投过资。常氏十四世常旭春还担任了保晋公司第四任总经理。常氏由商业起家,家境富裕后,便转而让子弟读书子儒。常氏八世常吉为县贡生,是家族中入贡第一人。此后学业有成者延绵不断。到1921年,常氏有4人赴日留学学成回国,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素称“世兼儒贾为业”是晋商中少有的“书香门第”。

常氏商业清末、民国初年逐渐衰落,主要是俄商拖欠巨款,加之俄政府巨额征税,遭受浩劫。据记载,仅在莫斯科所赔累折银140余万两。辛亥革命后,内外货款不结,玉字号随之倒闭。

太谷巨富“三多堂”商铺规模数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

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计所迫,随人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辽阳县)经商。他先是租地种菜、种豆,后与人合伙磨豆腐,用豆腐渣养猪。待生意兴盛后,因曹三喜是外乡人,合伙者想多占利润,只好各自经营。曹三喜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三”字,自己在“三座塔”干一定能成功。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增添了酿酒业、杂货业、典当业。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商号又向关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家创造出总号辖分号、大小分号连锁管理办法,据说,全国各地究竟有多少曹家的商号,连管家的也说不清楚。有钻营者,未通过曹家同意,擅自打着曹家旗号,借贷资金开设商号,只要在其钱庄、银号管辖之下,外贷不足2万两以下,曹家亦不问所以,可见曹家的财势之大。

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分成七分,给每个儿子各一分。然后,每家出资10万两,组成管理处,合资经营,称为“曹七合”。道光以后,各门逐渐衰落,惟独“三多堂”兴旺发达。“三多堂”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在太谷城西北洗村,有三座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式楼,是“三多堂”的标志。这三座楼,墙厚1.5米,高达15米多,三个穿堂大院,布局是“寿”字形,内套15个大院,房屋280间,共计6000多平方米,也是著名的晋商大院。曹氏商业在清末逐渐衰落,辛亥革命后,曹氏在东北各大城市的票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发行的“奉票”挤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曹氏在东北的票号归伪满政府所有。

蔚字五联竞潇洒票号世家是侯家

介休侯氏人称“侯百万”,史料记载有资产七八百万两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十世侯万瞻,专跑苏、杭州贩卖绸缎、家业发展很快,到他的孙子侯兴域时,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了。

侯兴域是侯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祖业,用心经营,积累百万。他的三儿子侯庆来更是精明练达,颇有才干,一手掌家,野心勃勃,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经营绸缎、茶叶、钱币的蔚盛长、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都改为蔚字号,后来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但侯庆来只活了36岁,他的儿子侯荫昌接管了家业,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又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宇五联号”。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增,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大有后来居上气势。

蔚字号的财东侯家,历次分红都获得了巨款利润,有钱有势,骄奢淫逸。侯荫昌的姬孙侯奎,是介休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少年。当时介休有一句谚语,说“介休县有三不管,侯奎灵哥二大王”,这三个人整日声色犬马,竞相斗富,极尽挥霍之事。光绪末年,大清银行成立后,侯氏票号由盛而衰,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声名卓著“长裕川”祁县大户是渠家

祁县商人云集,号称祁帮,是清代商界的一支劲旅。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渠家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

渠家发迹,始自元末明初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从贩运小本生意做起,起先把潞麻和梨贩到祁县,再把祁县的粗布和枣运到上党,年长日久,不辞辛劳,渐渐积累了资金。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渠家的生意已涉足对俄、蒙的茶叶贸易。从渠氏十七代源字辈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晋中八大富户之一。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并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在开设票号的同时,渠家在各省设有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实现了票号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相互转化,这是渠家商业经营的特色,并获得了成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

渠源桢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渠源桢希望长子渠本翘从事商业,但渠本翘天资聪颖,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更热心考取功名。渠源桢对其极为不满,据说,渠本翘考取举人归乡省亲,渠源桢竞跪在门外迎接,弄得很难堪。渠本翘中进士后,曾被清政府派驻日本横滨领事。父子两人矛盾的缓和是在山西保矿运动。1898年,清政府从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的煤矿、铁矿;开采权,出让给英国商人。消息传开,山西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奔走呼号,展开长达数年的争回矿权、路权的斗争,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就投入保矿运动。在晋商保矿运动中,渠家父子配合默契,渠源桢主持渠家大票号协力相助。不但出巨资入股保晋公司,还帮助公司发行、募集股票。渠本翘在保晋公司担任了一年多总经理,就再次入京为官。渠本翘入京后,渠源桢将大半资财铸成银锭埋在自家院里,据说总量达三百万两之多。1919年渠本翘病逝于天津,此后渠家的后代再没有涉入商界,大多数成为学者、教师和作家。

明清两代聚千两山西首富数亢家

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人家。

亢氏起家,传说源自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退出北京撤往西安途中,曾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后来,李自成牺牲,农民军寄存的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但这只是传说,其实,亢氏致富也是经商之道。亢氏首先是大盐商,清代实行盐专卖制,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获取丰利,成为巨富。亢氏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著名的亢园,显赫一时。其次,亢氏是大粮商。当时在北京,由于是京畿要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再次;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传说当年,亢家为了挤垮当地另一家当铺,连续三个月拿出90尊金罗汉到这家当铺去典当,每尊典银1000两。这家当铺人慌了,问典当人,何以有这么多金罗汉,来人说:“我家主人有金罗汉500尊,现在还410尊等着典当呢!”这家当铺只好让亢家将90尊金罗汉赎回,自己关闭当铺远走他乡去了。此外,当时,亢氏在原籍平阳还拥有大量田宅和储粮,号称“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甲第联辉名当世“世袭皇商”是范家

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

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尝赐朝服,编入“御用皇商”行列。范永斗被任命为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范毓宾是范永斗的孙子,他具有聪颖卓越的经济头脑,继承祖业后不负众望,使范家商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主政时,担当了“承办、采运军粮”的大官差。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输米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苦,但依仗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认为不仅有利可图,又可报效国家。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二的价格自费办售军粮,康熙闻奏大喜,遂即准请。范毓宾感受皇恩浩大,表现出令人感慨的忠诚。他凑足144万两白银,补运军粮计为百万余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清史稿·列传》中说,范毓宾“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邻,克期必至,省国费亿万计”,忠诚换来了丰富的回报。范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被授予官爵,甲第联辉,显赫一时。朝廷还慷慨地把西北游牧民族的贸易权交给了范家,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范氏由皇商兼获高官,在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实属罕见,范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发展机会。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钱用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

范家因官商而兴,因官商而衰。随着清末满清政府的衰败,范氏商务日趋衰落。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廷以范氏铜业“亏折日深,以至上年误运误课,拖欠官项累累”、“亏损至一百五六十万两之多”为由,革除范氏内务府、户部等衙门官职,着令严加审讯范清济兄弟,并查封家产,昔日堂堂皇皇的“世袭皇商”变成了阶下之囚。

大名鼎鼎“财神爷”“最后风光”是孔家

在晋商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就是太谷的孔祥熙,他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

孔祥熙的父祖孔繁慈,年轻时,抽过大烟,把家产抽光了,这也是幼年的孔祥熙曾拣过煤渣的原因。后来孔繁慈在太谷城乡许多地方当过私塾教师,供孔祥熙在基督教会所办的新式学塾学习。1901年秋,孔祥熙赴美,考入耶鲁大学,主修理化,后来又修社会学。1905年进入本院研究院,获理化硕士学位,他的抱负是“提倡教育,振兴家业”。1907年孔祥熙回到北京;那时正值清政府重用留学生。但他婉辞了邮政部、北洋大学等的聘请,决心回太谷办学,在太谷南街基督教公理会明道院附设小学的基础上,增扩课程,创办了太谷第一所中学铭贤学堂。孔祥熙一方面提倡培养新式人才,但对“振兴家业”发财致富并未忘怀。1912年,他从生活中看到煤油已成为民间点灯照明的必需品的商机,便同五叔孔繁杏设立的祥记公司,向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了一部保证金,从而取得了在山西经销火油(煤油)的总代理权,独家经营、获利丰厚。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山西第一位买办商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孔祥熙东渡日本,在横滨结识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宋赞孔为人谦和,“赚钱赚得很得法”“似乎天生有一种理财的本领”,而对孔“在在服佩”。由于双方情投意合,1914年春,孔祥熙与宋霭龄结为伉俪。婚后,宋霭龄向孙中山辞去秘书职务,推荐她的妹妹宋庆龄接替。1915年孔祥熙回国,利用欧战国外需要军工原料的商机,把阳泉的铁砂运往天津出口,在天津创办了“祥记”和“裕华”公司。1926年,国内政界发生剧烈变动,孔祥熙认为“做大官”的“时会机遇”来临,他从美国回到广州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东分会委员和广东省财政厅长兼后方财政事务。由于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上,孔祥熙和宋霭龄说服了父母,孔氏家族则通过蒋介石政权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位,为家族财富增殖取得了可靠保证。1927年,孔祥熙做了南京政府工商部长,继又选为“国府委员”,从此,官运、财运十分亨通。1933年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孔家在借公营私、亦官亦商、因利乘便的情况下,成为中国豪门首富。孔家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大发国难财,究竟聚敛了多少钱财,据说抗战初期宋霭龄在套取外汇的投机中,就“捞了800万英镑”。1939年时,宋霭龄在美存款居重庆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国银行中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国记者茜利文称为“中国人民的钱袋”。1944年的“朋分美金公债案”,一时间在山城重庆舆论沸扬,孔祥熙被迫下台。

http://tydao/jinshang/jinshang.htm

晋商的代表人物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的就是凭借但是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建国后,武氏并封为国公,地位等同秦琼,程咬金等,可以想象李渊父子当时从武氏那里得到多少财产.而武氏也从他最初聪明的政治投资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其后还孕育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武则天.

范永斗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张家口。

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当时,居于东北的女真族开始军事扩张,由于和明王朝的敌对关系,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质,只能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得,也就是以张家口为基地运转过去,范永斗和其他七家商人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据道光年间的《万全县志》记载:"八家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时以贸易来张家口。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自本朝龙兴辽左,遣人来口市易者,皆此八家主之。"由于八家商人为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以清朝定鼎后,顺治帝没忘为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商家,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并赐给服饰。顺治还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商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顺治便将他们封为"皇商"(籍隶内务府)。范永斗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七家,亦各有封赏。从此,范永斗等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他不但为皇家采办货物,还借势,广开财路,漫天做起买卖来。他除经营河东、长芦盐业外,还垄断了东北乌苏里、绥芬等地人参等贵重药材的市场,由此又被民间称为"参商"。转眼,范永斗成了拥有数百万之富的大皇商,为八大家中之佼佼者。

后来,继承并发展范永斗事业的是他的孙子范毓。在他手里,把范氏家族的商务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准噶尔部再次叛乱。清政府急派重兵征讨。当时由于路途遥远,且多经沙漠地带,运送军粮成了一个突出的困难。范毓得知此情后,根据自己从小随父在塞外经商,熟悉道路的有利条件,认真核计,与弟范毓联名呈请当朝,自愿以低于朝廷运粮1/3的费用运送军粮,康熙闻奏,立即批准。从此,到乾隆年间,他们多次"力任挽输,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阎",所运军粮都是"克期必至"。其间或受敌袭,或中途变更运粮计划,几度蒙受重大损失,也都由范氏个人承担下来,节约国费以亿两计,为平定叛乱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和贡献,客观上顺应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这对于一个商人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赐范毓职太仆寺卿,用二品服。从此,范氏为皇商兼获高官,名噪一时。这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范毓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去世,他是进入《清史稿》的惟一商人。

贡献:八大皇商之首

晋商旺族"八大家"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切实称得上"富可敌国"牎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都有哪些"财神"呢?

白手起家通天下诚信为本数乔家

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

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生意。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黄豆售出,获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

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经营"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亏得乔氏平日与当地"相与"诚信往来,信誉尚存,得到来往户支持,延缓了欠款归还日期。经多方筹措,又赖广盛公掌柜悉心经营,扭亏为盈,复兴了乔家基业,遂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乔家子弟恪守祖训,严守家规,家业日益兴旺。而秦姓子弟疏于经营,坐享其成,逐渐抽走股份,最终复盛公几乎成为乔家独资。复盛公成为乔姓商号后,买卖兴隆,在包头先后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门面,有职工四五百人,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光绪十年(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乔贵发一心经商,含辛茹苦,直到30多岁,才娶了一个寡妇,共育三子。长子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名德星堂,因非乔贵发亲生,这一门没有什么起色。二门全义,堂名宁守堂,子弟多入仕途。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其次子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以儒道之尊,"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诚信为本,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为乔家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乔致庸活到89岁,生有六子,但在他心中各有不足,最终把乔家大业交给了他的孙子乔映霞。乔映霞深受家风祖规熏陶,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严谨。他针对兄弟与子弟特点,分别立书斋名,曰"不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明订家规"五不准":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贝者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在乔映霞努力下,乔家大业蒸蒸日上,达到了鼎盛。乔映霞思想比较开明,曾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主任,到了事业的顶峰。清朝末年,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生意从此走向衰败。

货通俄蒙领风骚外贸世家是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据"山西外贸志"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常氏家族经商的始祖常威,当年去张家口经商,从家里出发时,身不带分文,一路以为人占卦算命,赚取吃饭住店钱,得以成行。常威有三个儿子,长子常万圯和三子常万达,都以经商见长。万圯一支,即后来所说的"南常";万达一支是"北常"。常万达少年聪慧,长大后随父到张家口经商,十年如一日,生活俭仆,为人处事诚恳守信,为商界同行所器重。常家从开布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得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

到乾隆年间,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点。中俄贸易的庞大交易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将张家口经营的"大德玉"字号改为茶庄,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实现了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变。常万达向俄商出口茶叶,兼营绸缎,由俄方引进皮毛、银锭,有出有进,获利甚丰。常万达"满而不盈,视有若无",不断倍厚资本,为常家外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增加,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

庚子事变,常氏商业受到一些损失,转而创办近代家庭工业,开办了敦义和蚕桑局、敦睦和织布工厂,获利颇丰。常氏在山西还向近代工业火柴局、保晋矿务公司、晋华纺织公司投过资。常氏十四世常旭春还担任了保晋公司第四任总经理。常氏由商业起家,家境富裕后,便转而让子弟读书子儒。常氏八世常吉为县贡生,是家族中入贡第一人。此后学业有成者延绵不断。到1921年,常氏有4人赴日留学学成回国,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素称"世兼儒贾为业"是晋商中少有的"书香门第"。

常氏商业清末、民国初年逐渐衰落,主要是俄商拖欠巨款,加之俄政府巨额征税,遭受浩劫。据记载,仅在莫斯科所赔累折银140余万两。辛亥革命后,内外货款不结,玉字号随之倒闭。

太谷巨富"三多堂"商铺规模数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

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计所迫,随人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辽阳县)经商。他先是租地种菜、种豆,后与人合伙磨豆腐,用豆腐渣养猪。待生意兴盛后,因曹三喜是外乡人,合伙者想多占利润,只好各自经营。曹三喜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三"字,自己在"三座塔"干一定能成功。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增添了酿酒业、杂货业、典当业。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商号又向关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家创造出总号辖分号、大小分号连锁管理办法,据说,全国各地究竟有多少曹家的商号,连管家的也说不清楚。有钻营者,未通过曹家同意,擅自打着曹家旗号,借贷资金开设商号,只要在其钱庄、银号管辖之下,外贷不足2万两以下,曹家亦不问所以,可见曹家的财势之大。

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分成七分,给每个儿子各一分。然后,每家出资10万两,组成管理处,合资经营,称为"曹七合"。道光以后,各门逐渐衰落,惟独"三多堂"兴旺发达。"三多堂"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在太谷城西北洗村,有三座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式楼,是"三多堂"的标志。这三座楼,墙厚1.5米,高达15米多,三个穿堂大院,布局是"寿"字形,内套15个大院,房屋280间,共计6000多平方米,也是著名的晋商大院。曹氏商业在清末逐渐衰落,辛亥革命后,曹氏在东北各大城市的票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发行的"奉票"挤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曹氏在东北的票号归伪满政府所有。

蔚字五联竞潇洒票号世家是侯家

介休侯氏人称"侯百万",史料记载有资产七八百万两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十世侯万瞻,专跑苏、杭州贩卖绸缎、家业发展很快,到他的孙子侯兴域时,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了。

侯兴域是侯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祖业,用心经营,积累百万。他的三儿子侯庆来更是精明练达,颇有才干,一手掌家,野心勃勃,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经营绸缎、茶叶、钱币的蔚盛长、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都改为蔚字号,后来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但侯庆来只活了36岁,他的儿子侯荫昌接管了家业,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又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宇五联号"。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增,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大有后来居上气势。

蔚字号的财东侯家,历次分红都获得了巨款利润,有钱有势,骄奢淫逸。侯荫昌的姬孙侯奎,是介休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少年。当时介休有一句谚语,说"介休县有三不管,侯奎灵哥二大王",这三个人整日声色犬马,竞相斗富,极尽挥霍之事。光绪末年,大清银行成立后,侯氏票号由盛而衰,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声名卓著"长裕川"祁县大户是渠家

祁县商人云集,号称祁帮,是清代商界的一支劲旅。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渠家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

渠家发迹,始自元末明初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从贩运小本生意做起,起先把潞麻和梨贩到祁县,再把祁县的粗布和枣运到上党,年长日久,不辞辛劳,渐渐积累了资金。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渠家的生意已涉足对俄、蒙的茶叶贸易。从渠氏十七代源字辈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晋中八大富户之一。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并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在开设票号的同时,渠家在各省设有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实现了票号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相互转化,这是渠家商业经营的特色,并获得了成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

渠源桢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渠源桢希望长子渠本翘从事商业,但渠本翘天资聪颖,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更热心考取功名。渠源桢对其极为不满,据说,渠本翘考取举人归乡省亲,渠源桢竞跪在门外迎接,弄得很难堪。渠本翘中进士后,曾被清政府派驻日本横滨领事。父子两人矛盾的缓和是在山西保矿运动。1898年,清政府从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的煤矿、铁矿;开采权,出让给英国商人。消息传开,山西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奔走呼号,展开长达数年的争回矿权、路权的斗争,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就投入保矿运动。在晋商保矿运动中,渠家父子配合默契,渠源桢主持渠家大票号协力相助。不但出巨资入股保晋公司,还帮助公司发行、募集股票。渠本翘在保晋公司担任了一年多总经理,就再次入京为官。渠本翘入京后,渠源桢将大半资财铸成银锭埋在自家院里,据说总量达三百万两之多。1919年渠本翘病逝于天津,此后渠家的后代再没有涉入商界,大多数成为学者、教师和作家。

明清两代聚千两山西首富数亢家

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人家。

亢氏起家,传说源自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退出北京撤往西安途中,曾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后来,李自成牺牲,农民军寄存的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但这只是传说,其实,亢氏致富也是经商之道。亢氏首先是大盐商,清代实行盐专卖制,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获取丰利,成为巨富。亢氏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著名的亢园,显赫一时。其次,亢氏是大粮商。当时在北京,由于是京畿要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再次;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传说当年,亢家为了挤垮当地另一家当铺,连续三个月拿出90尊金罗汉到这家当铺去典当,每尊典银1000两。这家当铺人慌了,问典当人,何以有这么多金罗汉,来人说:"我家主人有金罗汉500尊,现在还410尊等着典当呢!"这家当铺只好让亢家将90尊金罗汉赎回,自己关闭当铺远走他乡去了。此外,当时,亢氏在原籍平阳还拥有大量田宅和储粮,号称"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甲第联辉名当世"世袭皇商"是范家

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

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尝赐朝服,编入"御用皇商"行列。范永斗被任命为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范毓宾是范永斗的孙子,他具有聪颖卓越的经济头脑,继承祖业后不负众望,使范家商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主政时,担当了"承办、采运军粮"的大官差。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输米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苦,但依仗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认为不仅有利可图,又可报效国家。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二的价格自费办售军粮,康熙闻奏大喜,遂即准请。范毓宾感受皇恩浩大,表现出令人感慨的忠诚。他凑足144万两白银,补运军粮计为百万余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清史稿·列传》中说,范毓宾"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邻,克期必至,省国费亿万计",忠诚换来了丰富的回报。范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被授予官爵,甲第联辉,显赫一时。朝廷还慷慨地把西北游牧民族的贸易权交给了范家,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范氏由皇商兼获高官,在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实属罕见,范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发展机会。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钱用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

范家因官商而兴,因官商而衰。随着清末满清政府的衰败,范氏商务日趋衰落。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廷以范氏铜业"亏折日深,以至上年误运误课,拖欠官项累累"、"亏损至一百五六十万两之多"为由,革除范氏内务府、户部等衙门官职,着令严加审讯范清济兄弟,并查封家产,昔日堂堂皇皇的"世袭皇商"变成了阶下之囚。

大名鼎鼎"财神爷""最后风光"是孔家

在晋商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就是太谷的孔祥熙,他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

孔祥熙的父祖孔繁慈,年轻时,抽过大烟,把家产抽光了,这也是幼年的孔祥熙曾拣过煤渣的原因。后来孔繁慈在太谷城乡许多地方当过私塾教师,供孔祥熙在基督教会所办的新式学塾学习。1901年秋,孔祥熙赴美,考入耶鲁大学,主修理化,后来又修社会学。1905年进入本院研究院,获理化硕士学位,他的抱负是"提倡教育,振兴家业"。1907年孔祥熙回到北京;那时正值清政府重用留学生。但他婉辞了邮政部、北洋大学等的聘请,决心回太谷办学,在太谷南街基督教公理会明道院附设小学的基础上,增扩课程,创办了太谷第一所中学铭贤学堂。孔祥熙一方面提倡培养新式人才,但对"振兴家业"发财致富并未忘怀。1912年,他从生活中看到煤油已成为民间点灯照明的必需品的商机,便同五叔孔繁杏设立的祥记公司,向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了一部保证金,从而取得了在山西经销火油(煤油)的总代理权,独家经营、获利丰厚。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山西第一位买办商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孔祥熙东渡日本,在横滨结识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宋赞孔为人谦和,"赚钱赚得很得法""似乎天生有一种理财的本领",而对孔"在在服佩"。由于双方情投意合,1914年春,孔祥熙与宋霭龄结为伉俪。婚后,宋霭龄向孙中山辞去秘书职务,推荐她的妹妹宋庆龄接替。1915年孔祥熙回国,利用欧战国外需要军工原料的商机,把阳泉的铁砂运往天津出口,在天津创办了"祥记"和"裕华"公司。1926年,国内政界发生剧烈变动,孔祥熙认为"做大官"的"时会机遇"来临,他从美国回到广州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东分会委员和广东省财政厅长兼后方财政事务。由于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上,孔祥熙和宋霭龄说服了父母,孔氏家族则通过蒋介石政权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位,为家族财富增殖取得了可靠保证。1927年,孔祥熙做了南京政府工商部长,继又选为"国府委员",从此,官运、财运十分亨通。1933年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孔家在借公营私、亦官亦商、因利乘便的情况下,成为中国豪门首富。孔家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大发国难财,究竟聚敛了多少钱财,据说抗战初期宋霭龄在套取外汇的投机中,就"捞了800万英镑"。1939年时,宋霭龄在美存款居重庆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国银行中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国记者茜利文称为"中国人民的钱袋"。1944年的"朋分美金公债案",一时间在山城重庆舆论沸扬,孔祥熙被迫下台。

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通常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新中国成立以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俗称为“媒人”,雅称为“月老”、“红娘”、‘介绍人”。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大致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实际情况,又要尽量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看到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奔走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预防发生意外的变故。一般来讲,男女两家都要招待媒人。乡下人谓“媒百餐"并不是夸大其词,可见其奔走之勤。

媒人在旧式婚姻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相同的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互换庚帖,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今后经常来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通常怪罪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做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到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同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看主家经济状况自己决定,但不论多少,均要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批八字与推生肖

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内,如家中平安元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相亲

经媒人撮合后,男方往往提出见一面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到女家做初次相会的活动,称之为“看亲”,又称“相亲”。

相亲的日期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做好准备。旧时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之处。特别是男方,尤其要郑重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少,价值高低,但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动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庄重;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代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制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则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大概了解。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讲究含蓄。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露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示。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便把这杯茶一口饮干;而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同商议,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风俗。“察人家”实际上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到女方见过姑娘后,女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去男方家察看。湖南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女方父母交谈了解情况。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同意,就将香茶喝尽,这时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立刻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过礼

看亲之后,要进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给女方,女方的生辰八字送给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一般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更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合八字”之后,媒人要挑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一般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包括肉、酒、糖果、点心、衣物、布料,甚至首饰、红包等。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样,通常都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要尽量替对方考虑,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立婚姻关系。现代规定男女双方领结婚证之前要到医院做婚前检查;还有些地区(主要是城市)规定要办婚前学习班。这些都是保障优生优育、保障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应该遵守执行。

定吉日

结婚证办好后,男女双方在法律上已经确立了合法的夫妻关系。但是在中国,这仅仅是结婚活动的前奏。依照传统的做法,嫁娶的主动者一方,其父母应挑选迎娶的良辰吉日,并让媒人通知对方,准备迎娶。称为“择吉”和“送日子”。

择吉往往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先生选择,也可以自己择日子。一般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择日完毕,双方确定结婚日期,就应该发出婚宴请柬,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

请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亲自送到亲友手中。亲友们接到赴喜宴瞧请柬后,除特殊情况可以只送礼不参加以外,一般都要登门道喜。道贺前,先要准备好礼物。礼物的轻重视各人与主方关系的亲疏、友谊的深浅、本人的经济条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礼金,用红纸打“包封”。

包封签子上一般要写上一句表示祝福的话。

送女方的礼物往往是亲友们听闻便主动送去,并不等请帖来了再送。

因为女方父母要以送礼人的多少为据去决定“出嫁酒”的规模大小。

送嫁

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称“送嫁"。姑娘接受礼物后,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的“石榴”面包、白糕、猪肉等分赠亲友,以示谢意。

送聘礼

婚礼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乐)、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表示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后享福。

回礼

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意味着新郎)。

迎亲前夕

迎亲前夕,男家要张灯结彩,新郎新娘都要沐浴斋戒。过去新娘要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现代社会通常要盘头化妆。在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会找一个有福气(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的女人来铺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预示着早生贵子等好兆头的食品摆在床头;新郎要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多是西装革履了。

婚礼当天的礼仪

迎亲

迎亲的早上,由男方携带六件或十二件礼品,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乐队,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快到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停当。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跟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摆在客厅,媒人将首饰、礼单等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祭祖

女方舅父点烛燃香,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祖先保佑。

吃汤圆

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密友一起吃汤圆,表示分离;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讨喜

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要送鲜花给新娘,此时,新娘之朋友要故意挡住新郎,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唱情歌,但更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高兴后才开门。

找红鞋

新娘出嫁时,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寻找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然后新娘由哥哥或舅舅背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请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新娘脱下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

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足不沾地。

拜别

新娘应叩别父母,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有的地方新娘出嫁前要哭。

出门

新娘须由一位福分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到礼车,因为新娘地位最高,头顶不让见阳光;另一方面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敬扇

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小男孩持扇给新娘,新娘须回赠红包答谢。

不说再见

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

新娘上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或稻谷、红米)泼向女儿,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有吃有穿,心想事成。

掷扇

礼车开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扔到窗外,意思是不把坏性子带到婆家。

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还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燃炮

礼车离开女方家要一路燃放鞭炮直到男方家。

绕吉祥路

迎娶路线通常讲究走大圆圈,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根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途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挡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干扰。路遇别人家的娶亲队伍时,双方应互换“针线",即用新娘的女红祛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过门

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进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长辈。

摸橘子

礼车到男方家,由一名拿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牵新娘

新娘下车时,要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挡在新娘头上,并扶着新娘进人大厅。

忌踩门槛

要迈过门槛。

过火盆,踩瓦片

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敬茶

男方家中的长辈把新娘介绍给家中人,新娘改口。

拜天地

新人拜堂,将五谷杂粮撒在新娘、新郎身上,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进洞房。新人所忌属相的人均要回避,新房门上还要放火盆,用木柴生火,还要摆一碗清水,表示水火相济。新娘进门要把门上开着的锁子捏住。

新娘坐定后,新郎就很快点着“长命灯"。所谓“长命灯”,就是在灯里添清油点燃后放在洞房内高处,整宿不熄,只能自灭,不能吹灭,象征“长命富贵”。

交杯酒

在新房中,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茶杯耳子用红线绳连起来,新郎、新娘只喝一两口,剩余由青年妇女和娃娃们分享,有些男青年也有抢着喝的。

忌坐新床

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避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此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观礼喜宴、婚礼

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门。新郎要走出新房招待宾客。如在宾馆、酒家宴宾,则夫妻双方都得出去招待宾客并向宾客敬酒。

喜筵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位次,称之为“请客”,或者“清客”。

排座位的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应入座。

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通常也要按尊卑次序排位,座位排定后,司仪宣布奏乐鸣炮开宴。

敬客

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酒。

各席的酒菜应该同样,唯“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须有清蒸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送热毛巾等,表示尊敬。

喜筵结束前,媒人早已逃走,谓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会把他的脸抹成锅底。喜筵结束后,‘‘上亲”先退到堂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气话,待勤杂人员把席面撤下,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

送客

“送大亲"是又一个热闹场面,男家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出门口,还霪要鸣炮奏乐,以表敬重。新郎及其父母应送客到村口。

闹洞房

中国有闹洞房的风俗。在过去,因为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一起,心理上可能会感到别扭。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公众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但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表示祝福之意。闹洞房的节目有:

取筷子:将一双筷子放在酒瓶中,只露出极短一截,让新郎新娘共同用嘴唇把筷子取出,实际就是要两人表演接吻。

吃香蕉:用弹性绳捆住香蕉吊于新郎跃起能拿到的高度,新郎用嘴拉下香蕉。新郎新娘用嘴剥皮,然后共同把它吃完。为了不让绳子弹回,一个做动作,另一个必须咬紧香蕉,这就要看两人的默契配合了。

点火柴:将火柴插在红枣上,在盛水的盆里漂浮。一根红线中间扎一支点燃的香烟,两头分别由新人咬住,两人你进我退,合力用烟点燃盆中的火柴。要屏住呼吸,用扎实的“牙功”与眼光才会获得成功。

夹弹子:准备一盘玻璃弹珠,让新郎新娘各争一根筷子,两人一起将弹子夹出。可以请在场的几对情侣和新人举行比赛,落后者表演节目。

对诗比赛:若新郎新娘是爱好文学的人,那么请他们来一次对诗比赛。先由新郎吟诗一句,然后新娘接诗,要求接吟的句中至少有一个字与上一句相同,如此反复,接不下来者判负,负者表演节目。

撒喜床

撒喜床是在闹洞房时,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种边歌边舞的游戏。嫂嫂手托盘子,盘内铺红纸,红纸上放栗子、枣、花生、桂圆等物。新娘坐在床上,嫂嫂抓干果往床上撒,边撒边唱。闹洞房的众人听了嫂嫂的歌唱,也随声附和,洞房中欢声笑语不断,嬉笑打闹声响彻良久。

撒喜床的游戏是一种民间群体游戏,所有闹房的人都是演员,而嫂嫂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因为主角要担负起活跃洞房氛围的任务,责任重大。所以,这个主角是要经过娶亲人家精心挑选的。其重视程度,与选择婚礼司仪一样郑重。在娶亲之前,新郎的全家人在同宗同族、街坊邻居的嫂嫂辈中挨个挑选。有的地方选一个,有些地方选两个。

挑出的这个撒喜床的主角,首先要是儿女双全的“吉祥人”;还要能唱曲,会编词;再者,要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另外,由于撒床时间长,歌词篇幅也长,况且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发挥,故而撒床人记忆力要强,能正确运用歌词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场景描绘出来,受这些条件的制约,筛选出的嫂嫂自然是技高一筹了。

作为嫂辈们,能受到娶亲人家的重视,也感到非常骄傲。她们会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新郎家调节好洞房的气氛。

回门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要偕同新郎一同回娘家,也称“回门”。第三天女方家派车马迎接新婚夫妇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回门的时候,新郎新娘必须走迎亲时的那条路。新郎不能空手,要给岳父岳母带上礼品。礼品的种类可以由新婚夫妇自主选择,但一定要凑齐四种,取双数图吉利。

回门当天中午,岳父母要置办酒席招待新婿。这一日,新婿是贵客,坐上席。女方至亲当陪客。宴前,女方的嫂嫂要给新郎包饺子吃。嫂嫂们常开玩笑,经常在饺子内包上辣椒和草秆,以让新郎狼狈不堪,洋相百出。有些聪明的新郎,吃饺子前先用筷子夹开一个,如果没有辣椒,他会不慌不忙地吃下去。有些新郎忠厚老实,误食了带辣椒的饺子,一时辛辣难忍,涕泪齐流,嫂嫂们则开怀大笑,气氛热烈。

饭后,要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两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含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意。

山西省政府移交 将变身晋商博物馆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